新的購房群體帶來新的需求 四類創新房型介紹
- 發布時間:2019-09-09
- 發布者: 新聞晨報
- 來源: 新聞晨報
- 閱讀量:
房價的上漲,以及新的購房群體的崛起,帶來了新的需求:剛需兼顧改善,市場也因此出現了不少創新房型。對比發現,四類創新房型產品在平面或者空間的設計上更加合理,使用效果更好。
房型創新仍在持續
需求在不斷變化,產品隨之也發生著變化。就樓市而言,因為房價的上漲,不同類型購房群體的更迭,甚至包括政策的變化而帶來的新的需求,都要求市場提供相對應的戶型產品,因而戶型的創新仍在持續。
樓市經歷了黃金10年,大的變化莫過于房價大幅上漲,這使得市場對戶型面積的態度產生了微妙的變化,有之前的單純追求大面積,逐漸轉變為實用,因此我們經??煽吹竭@類產品,在滿足房間需求的前提下,房間數量不變,但房間面積卻變小了,其直接好處就是降低了房子的總價;還有一種就是在面積不變的情況下,房間數量增加了,提高了空間的使用效率,如90平方米的三房。
當然,為了提高空間的使用效率,開發商在設計方面下足了功夫。比如:通過消除長過道、削減非必要功能的主衛生間和獨立餐廳等,使得房型變得緊湊;或者將各功能空間環繞布置,消除異形空間、優化開門方式等,讓戶型面積使用變得更加合理;另外,各個功能空間面積分配上也做到主次空間面積得當,以及充分利用收納空間等。
此外,新的購房群體的崛起,也對戶型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。比如80后已經逐漸成為房地產的購買主力,他們正在從剛需向改善轉變,與此同時,又恰逢“二孩政策”全面放開。那么,如何在房價不斷上漲與80后換房需求之間找到平衡,并推出相應的產品,就成為開發商重點研究的問題。
當然,盡管有不少戶型號稱是創新房型,但實際上只是概念炒作。目前,經??吹接蟹科筇柗Q推出各類“時尚版”、“舒適版”甚至“豪華版”創新房型產品,但大多數產品總體上并未脫離原有設計思路,只是個別地方做了一些改動,所以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產品。購房者還需仔細甄別。
四類房型各具特色
市場上創新房型主要滿足不同類型的需求。本刊不動產研究中心通過對近期市場推出的各類創新產品梳理發現,主要有四類產品比較有特色。
成長性房型:滿足不同階段需求
這類戶型可應對不同時期的需求,房型可以靈活調整。隨著房價的上漲,剛需戶型不再只是滿足基本的居住要求,須兼具功能性與舒適性,并能夠滿足一段時間內家庭結構變化的需求。
近期招商地產針對“二胎政策”,就推出了一個適應二孩在成長不同階段(包括嬰兒期、兒童期、青少年期 、成年期)不同需求的戶型產品。據了解,該戶型面積為125平方米,屬于3+1房。在戶型設計上,首先利用入戶的封閉陽臺,作為老人房或客房,多了一個房間;而北向的孩童房,在孩子處于嬰兒期和兒童期時,可跟主臥打通,在嬰兒期作為主臥的書房,兒童期則方便家長照顧二孩;到了青少年期將打通的墻封閉,使孩子和父母均有私密空間;直到成年期,孩子離開家庭,南北的雙孩房間根據需求更改為不同功能用房。

小面積復式型:在層高上做文章
四房,在一般人的印象中,起碼得130平方米以上才能實現,否則就變成“鴿子籠”。但目前有一些小面積產品,完全能達到這種目的。
記者了解到,今年以來出現了一種創新剛需戶型,層高達到了3.5米以上,可以利用層高完成立體空間上的小三房改造,并利用層高“多”出來的空間完成收納儲物,增加房間的空間使用率。其買一層送一層的設計,讓戶型更加多變,可塑性非常強。
上海某項目推出45平方米的LOFT產品,由于采用4.5米的挑高設計,所以完全能夠在空間上做文章,實現從單身到三代同堂的居住需求。據了解,該房型主要通過調整上下兩層各個居室的功能,完全可以滿足最多達到6口人的居住需求。當然,由于面積不大,該房型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居住的舒適度,但解決了整個家庭的實際需求,所以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房型。
迷你別墅:滿足改善型需求
只有90平方米的別墅,相信絕大多數人會認為這種產品不靠譜,但實際上并非如此。
其實,這類產品的優勢在于戶型創新,使得使用面積大大增加,從而實現別墅生活。如上海某開發商在重慶(樓盤)開發的一個項目,建筑面積為85平方米的聯排別墅產品,房間數量也實現了四房兩廳三衛,與普通聯排別墅并無二致,實際實得面積約220平方米,贈送率高達160%。那么它是如何實現的呢?
據了解,該別墅通過將地下室挑空設計,得到免費的兩層地下室面積;將6.6米客廳挑空,地上二層得到一間免費的臥室;再加上9.6平方米室內采光井挑空,贈送前院花園、屋頂花園,最終實現了四房兩廳三衛的類別墅級功能空間配置。90平方米別墅的戶型設計以“功能布局緊湊合理,善于借鑒面積”為主旨,利用各個戶型技巧,進行可變空間的改造及附加空間的利用,從而達到小別墅、大空間的目的。
據了解,目前小別墅產品在市場上已經變得較為常見,開發商在產品戶型設計上下足了功夫,如世茂推出一款產品,建筑面積僅59平方米,但使用面積卻達到了240平方米,此外,包括碧桂園、龍湖等開發商,也推出面積在100~140平方米之間的小別墅,但實際使用面積均超過200平方米。通過贈送面積實現別墅產品的尺寸空間,并讓購房者感到物超所值,這是小別墅的優勢。
極小公寓:讓創業者有個家
有建筑面積僅12平方米的公寓嗎?答案是“有”,其主要客戶群體為置業者,尤其是創業者。
據了解,萬科推出一款名為極小公寓產品,面積最小的只有12平方米,大一點的有18平方米和25平方米。這種公寓產品面積雖小,但功能齊全,號稱“全能百變公寓”,帶有獨立衛生間,同時還帶有開發式的陽臺,可以擺放洗衣機、晾衣服,主要適用對象為單身群體或創業初期的年輕人。該公寓的使用率極高,功能也可多變為工作、休息、聚會三種模式。更為重要的是,這種住房便宜,房價為大多數年輕人所能承受。當然,這種公寓內部布置非常有講究,如帶滑輪的可移動辦公桌可變身為移動小辦公室,還能當餐桌用,折疊沙發可自由變換為沙發、床、座椅等,收納柜也能很好地放置雜物等。
房型創新仍在持續
需求在不斷變化,產品隨之也發生著變化。就樓市而言,因為房價的上漲,不同類型購房群體的更迭,甚至包括政策的變化而帶來的新的需求,都要求市場提供相對應的戶型產品,因而戶型的創新仍在持續。
樓市經歷了黃金10年,大的變化莫過于房價大幅上漲,這使得市場對戶型面積的態度產生了微妙的變化,有之前的單純追求大面積,逐漸轉變為實用,因此我們經??煽吹竭@類產品,在滿足房間需求的前提下,房間數量不變,但房間面積卻變小了,其直接好處就是降低了房子的總價;還有一種就是在面積不變的情況下,房間數量增加了,提高了空間的使用效率,如90平方米的三房。
當然,為了提高空間的使用效率,開發商在設計方面下足了功夫。比如:通過消除長過道、削減非必要功能的主衛生間和獨立餐廳等,使得房型變得緊湊;或者將各功能空間環繞布置,消除異形空間、優化開門方式等,讓戶型面積使用變得更加合理;另外,各個功能空間面積分配上也做到主次空間面積得當,以及充分利用收納空間等。
此外,新的購房群體的崛起,也對戶型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。比如80后已經逐漸成為房地產的購買主力,他們正在從剛需向改善轉變,與此同時,又恰逢“二孩政策”全面放開。那么,如何在房價不斷上漲與80后換房需求之間找到平衡,并推出相應的產品,就成為開發商重點研究的問題。
當然,盡管有不少戶型號稱是創新房型,但實際上只是概念炒作。目前,經??吹接蟹科筇柗Q推出各類“時尚版”、“舒適版”甚至“豪華版”創新房型產品,但大多數產品總體上并未脫離原有設計思路,只是個別地方做了一些改動,所以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產品。購房者還需仔細甄別。
四類房型各具特色
市場上創新房型主要滿足不同類型的需求。本刊不動產研究中心通過對近期市場推出的各類創新產品梳理發現,主要有四類產品比較有特色。
成長性房型:滿足不同階段需求
這類戶型可應對不同時期的需求,房型可以靈活調整。隨著房價的上漲,剛需戶型不再只是滿足基本的居住要求,須兼具功能性與舒適性,并能夠滿足一段時間內家庭結構變化的需求。
近期招商地產針對“二胎政策”,就推出了一個適應二孩在成長不同階段(包括嬰兒期、兒童期、青少年期 、成年期)不同需求的戶型產品。據了解,該戶型面積為125平方米,屬于3+1房。在戶型設計上,首先利用入戶的封閉陽臺,作為老人房或客房,多了一個房間;而北向的孩童房,在孩子處于嬰兒期和兒童期時,可跟主臥打通,在嬰兒期作為主臥的書房,兒童期則方便家長照顧二孩;到了青少年期將打通的墻封閉,使孩子和父母均有私密空間;直到成年期,孩子離開家庭,南北的雙孩房間根據需求更改為不同功能用房。

四房,在一般人的印象中,起碼得130平方米以上才能實現,否則就變成“鴿子籠”。但目前有一些小面積產品,完全能達到這種目的。
記者了解到,今年以來出現了一種創新剛需戶型,層高達到了3.5米以上,可以利用層高完成立體空間上的小三房改造,并利用層高“多”出來的空間完成收納儲物,增加房間的空間使用率。其買一層送一層的設計,讓戶型更加多變,可塑性非常強。
上海某項目推出45平方米的LOFT產品,由于采用4.5米的挑高設計,所以完全能夠在空間上做文章,實現從單身到三代同堂的居住需求。據了解,該房型主要通過調整上下兩層各個居室的功能,完全可以滿足最多達到6口人的居住需求。當然,由于面積不大,該房型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居住的舒適度,但解決了整個家庭的實際需求,所以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房型。
迷你別墅:滿足改善型需求
只有90平方米的別墅,相信絕大多數人會認為這種產品不靠譜,但實際上并非如此。
其實,這類產品的優勢在于戶型創新,使得使用面積大大增加,從而實現別墅生活。如上海某開發商在重慶(樓盤)開發的一個項目,建筑面積為85平方米的聯排別墅產品,房間數量也實現了四房兩廳三衛,與普通聯排別墅并無二致,實際實得面積約220平方米,贈送率高達160%。那么它是如何實現的呢?
據了解,該別墅通過將地下室挑空設計,得到免費的兩層地下室面積;將6.6米客廳挑空,地上二層得到一間免費的臥室;再加上9.6平方米室內采光井挑空,贈送前院花園、屋頂花園,最終實現了四房兩廳三衛的類別墅級功能空間配置。90平方米別墅的戶型設計以“功能布局緊湊合理,善于借鑒面積”為主旨,利用各個戶型技巧,進行可變空間的改造及附加空間的利用,從而達到小別墅、大空間的目的。
據了解,目前小別墅產品在市場上已經變得較為常見,開發商在產品戶型設計上下足了功夫,如世茂推出一款產品,建筑面積僅59平方米,但使用面積卻達到了240平方米,此外,包括碧桂園、龍湖等開發商,也推出面積在100~140平方米之間的小別墅,但實際使用面積均超過200平方米。通過贈送面積實現別墅產品的尺寸空間,并讓購房者感到物超所值,這是小別墅的優勢。
極小公寓:讓創業者有個家
有建筑面積僅12平方米的公寓嗎?答案是“有”,其主要客戶群體為置業者,尤其是創業者。
據了解,萬科推出一款名為極小公寓產品,面積最小的只有12平方米,大一點的有18平方米和25平方米。這種公寓產品面積雖小,但功能齊全,號稱“全能百變公寓”,帶有獨立衛生間,同時還帶有開發式的陽臺,可以擺放洗衣機、晾衣服,主要適用對象為單身群體或創業初期的年輕人。該公寓的使用率極高,功能也可多變為工作、休息、聚會三種模式。更為重要的是,這種住房便宜,房價為大多數年輕人所能承受。當然,這種公寓內部布置非常有講究,如帶滑輪的可移動辦公桌可變身為移動小辦公室,還能當餐桌用,折疊沙發可自由變換為沙發、床、座椅等,收納柜也能很好地放置雜物等。